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人类学研究

  • 论火把节的来源——兼及中国民族学的“高文化”问题

    王小盾;

    火把节古称"星回节",流行于滇、贵、川等地的彝、白、汉等民族之中,一般在六月下旬和十二月下旬举行,节日的意义在于以此标志新年。有学者认为,火把节与星回节来源不同。但联系彝族历法中"一年两截"制遗迹和彝族传统的恒星观测法,可以论证这两个节日习俗有共同的原初本质和古老渊源,从文化积累角度看,"星回"是"火把"的底层。火把节起源研究启示我们,中国民族学研究应注意"高文化"问题,重视文献、文物资料对于民族文明研究的意义。

    2012年02期 v.27;No.120 5-1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文治复兴”与礼制变革——祠堂之制和祖先之礼的个案研究

    张小军;

    从宋元到明清,中国社会步步形成士大夫、国家与庶民共谋的"共主体性"的政治文化。"祠堂之制"(伴随着国家礼仪的士庶化)和"祖先之礼"(伴随着民间礼仪的国家化),则是宋代儒家士大夫企图恢复尧、舜、禹三王之治的运动——"文治复兴"中开始的士大夫重要的"制世定俗"的礼制变革和文化实践。"文治复兴"的积极贡献之一是客观上将民众动员和调动起来,并参与到国家的治理和政治事务之中。虽然民众并不简单屈从帝士共治的"修齐治平",却因此"激活"了他们的多元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被"文治复兴"激活和政治启蒙的华南地域,经济和文化有了空前广泛的发展。华南庶民宗族丰富的文化创造、民间宗教信仰的广泛发展,亦都是这一过程的伴随结果。

    2012年02期 v.27;No.120 17-3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跨文化研究

  • 民族国家是否已经过时——对全球正义的一种批判性考察

    艾四林;曲伟杰;

    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文化多元主义思潮对现有的民族国家体系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很多研究全球正义的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了。但是,构成全球正义观念基础的世界主义理念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世界主义的最终落脚点是抽象的个人概念,而不管这些人是属于哪一个种族、文化社团、宗教群体或者民族国家,实际上,我们都是作为特定的社会身份的承担者而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真正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民族国家就是保障和实施个人政治经济权利的最重要的政治舞台。虽然民族国家对本国公民承担着特殊的义务,但是在解决诸如经济不平等等许多全球性问题的时候,民族国家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年02期 v.27;No.120 31-3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再现纳粹屠杀——海登·怀特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想辨析

    王霞;

    海登·怀特的历史阐释理论虽然是一种相对主义,但他的相对主义是一种有边界的相对主义,这个边界就是他承认历史阐释的相对性要受制于历史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以及人类基于是非善恶而形成的道德价值底线。他承认历史事实,进而认为历史事实本身能够限定历史叙事的情节建构模式。可以说,怀特不同于完全否认历史事实存在的极端虚无主义者,也不同于认为对历史事件可以随意阐释、没有限制和底线的绝对的相对主义者。

    2012年02期 v.27;No.120 38-4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五向度

    童庆炳;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须有五个向度。历史观是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历史题材文学作品要关注的第一个向度,既然是在写"历史",就不能不对你写的那段历史有一种理解和评判。以"大历史观"从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地审察和批判历史,是可取的。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核心地带是艺术真实,对此向度历来成为关注的焦点,需用"建构"的观点来解释,原本的历史真相是"历史1",历史文献是"历史2",而历史题材文学中虚构的历史是"历史3",艺术真实应是"历史3"。价值判断关系到对历史的深刻评价,是历史题材文学又一个重要向度。历史的前进经常伴随着悲剧性,从而形成历史的"悖论",历史—人文张力论,可以解决历史上纠缠不清的"悖论"。历史总是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链条中。写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最终是要与现实对话。在此向度上,既"用现在解释过去",又"用过去解释现在"的观念,也是必要的。文体审美化是历史题材文学的第五个向度,关系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问题。古人提出的"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的双向拓展应是营造审美化文体的关键。

    2012年02期 v.27;No.120 48-65+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论“寂”之美——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

    王向远;

    "寂"(さび,sabi)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谐(haikayi)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在日本古典俳谐论中的"寂"论及松尾芭蕉等人的俳谐创作中,"寂"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听觉上的"寂之声";第二是视觉上的"寂之色";第三是精神内涵上的"寂之心"。"寂之心"中又包含了"虚与实"、"雅与俗"、"老与少"、"不易与流行"四对范畴。"寂"体现于具体的俳谐创作中则是"寂之姿",是一种摇曳飘忽、余情余韵的"枝折"(しおり,shiori)乃至"细柔"(ほそみ,hosomi)之美,由此,"寂"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得以显现。

    2012年02期 v.27;No.120 66-7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文学与爱情——对爱情文学与文学中爱情描写的美学探讨

    汪正龙;

    爱情是文学最重要的意象与主题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爱情文学和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在本能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交叉地带,真实细腻地呈现了人类可能具有的性与爱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心理、社会元素纠葛冲突的状态,进而思考人类自然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能具有的关联方式和跃迁潜能,因此,在塑造人性、创造人们对可能生活的想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2012年02期 v.27;No.120 76-8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哲学研究

  • 中国现代哲学语汇体系之语言分析

    张法;

    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定型样本,对中国现代哲学语汇有一个体系性的呈现。从中国哲学语汇所由来的西文原词和定型的现代汉语两个方面,对艾著中的哲学语汇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语汇体系呈现这样一些特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灵动的语词形态,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现代哲学的确定明晰的语词形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强调整体功能的语词词性,转变成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强调构件组合的语词词性;由古代汉语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注重虚实相生的语词词性,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的实体逻辑的语词词性。在中国哲学世界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语汇所负载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根本精神,被具有西方语言特性的中国现代哲学语汇遮蔽了。但从另一角度看,中国现代哲学语汇在某些方面又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的推动和鼓励。

    2012年02期 v.27;No.120 83-10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青年罗尔斯批评“自然主义”的伦理学涵义

    何怀宏;

    罗尔斯道德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种义务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的最初形成,在新近出版的罗尔斯的一部早年著作《论罪与信的涵义》中可见端倪。罗尔斯通过对自然关系与人格关系的区分、"自然宇宙"与"扩展的自然宇宙"的区分,通过对居传统主流的有神论和无神论"自然主义伦理学"的批判,明确而坚定地确立了一种贯穿其终身的反对目的论、赞成义务论的思想原则,使他的哲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现代伦理学的品格,但其正面的论述其时还不很充实和清楚。

    2012年02期 v.27;No.120 104-10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否定之否定”:社会史与政治史关系探究

    李忠人;

    社会史和政治史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方史学界的一个基本问题,两者关系的消长变化不仅深刻影响了两个学科各自的价值取向、学科理念和学术概貌,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历史学的实践形态、文本类型和理论图式。20世纪以前,中西方史学界始终是政治史一统天下,此后在否定政治史中兴起社会史。而中西方社会史发展到今天,从兴起伊始纯然"否定政治"、到研究实践中"悬置政治"、再到逐步"融汇政治",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新的社会史与政治史关系一定是对立统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互为交融的关系。社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离不开政治史,从社会史出发亦可深化政治史研究,而社会史和政治史更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相融合。

    2012年02期 v.27;No.120 109-11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开路神君:中国古代葬仪方相的形制与角色

    王铭;

    方相的形象出自《周礼.夏官.方相氏》。在丧葬礼中,方相是引导死者灵柩的葬仪开路之神。中古时期,丧葬方相在礼制规定上产生等级分化,分为方相、魌头两个等级。唐代以后,丧葬方相由真人扮演逐渐演变为器用化的偶俑;丧葬方相的使用进一步商业化,成为一种可供租赁的商品,导致了民间葬仪僭滥使用方相;方相的表演舞台从傩礼与丧葬礼并重,演变为专司丧葬礼,成为"专职"的葬礼开路之神。方相传说用于发丧与黄帝之妃嫫母有关,其形象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进一步神化。葬仪方相正是原始巫术信仰在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的残存形式,在葬仪中发挥了重要的禳除功能。

    2012年02期 v.27;No.120 116-125+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时代的“酵母”——普雷沃与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

    周立红;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2012年02期 v.27;No.120 126-13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刘世生;刘立华;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个纯理功能假说中,人际功能侧重反映和描述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即那些用来建构话语互动中的社会角色和话语角色的语法资源。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马丁及其同事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模式"这一研究范式,旨在描述话语互动中的价值判断和评价的语言资源。评价模式根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其核心概念是系统,其中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评价模式的提出无疑推动了人们对语言中评价意义的认识和描写,也推动了话语分析这一研究范式的发展。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的模糊性和语言的复杂性,该模式在应用于具体的话语分析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存在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空间。

    2012年02期 v.27;No.120 134-1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社会

  • 国家创新体系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分析

    郭淡泊;雷家骕;张俊芳;彭勃;

    评价国家创新体系之效率,需要依次评价它的技术效率、经济效率和综合效率,还需要对不同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进行比较,这才有助于把握影响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因素。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创新体系的经济效率低于技术效率;FDI流入对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经济效率有抑制作用,但对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经济效率有促进作用;贸易保护有利于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的提高;人才流动与两类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012年02期 v.27;No.120 142-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0 ]
  • “兄长式”而非“家长制”:基于文化视角的当代中国企业领导模式研究

    杨斌;丁大巍;

    领导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并且领导者的行为也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独生子女政策、西方意识形态、"痞子文学"和网络广泛应用这四方面重要因素对于社会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促使企业领导人表现出比"家长制"更为平等的"兄长式"领导模式,初步总结出"兄长式"领导的四个维度:强调个人魅力,全方位影响;强调共同愿景,激发凝聚下属;强调互惠性的社会交换,重视满足多维度需求;强调公德,放宽私德。

    2012年02期 v.27;No.120 151-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阅读《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一 《哲学学报》

    <正>《哲学学报》是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期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0种网络专业刊之一,2011年创刊,逢双月出版,通过中国知网免费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哲学学报》追踪国内外哲学理论前沿、关注学术热点,致力于促进国内哲学学科的长远发

    2012年02期 v.27;No.12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阅读《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一 《社会学报》

    <正>《社会学报》是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期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0种网络专业刊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本社会学专业网络期刊。它的独特性在于由多家大学学报提供稿源,与纸质学报同时出版,集众家学报社会学栏目之所长,采各学报编辑风格之精华,为读者提供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2012年02期 v.27;No.120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